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资讯

台上的老人演给台下的老人看

2015-07-08 15:23编辑:采集侠人气:


 

    蜀山区清溪路社区活动中心,有一群唱庐剧的老人,他们不仅老有所乐,还组成庐剧团,取名俏夕阳,把快乐带给庐剧迷们。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老人们醉心于庐剧,让更多即将老去的人也能喜欢上庐剧。

    老年实现儿时梦

    今年60岁的张守翠,是肥西花岗人。

    小时候,村子里经常会有庐剧班子来演出,耳濡目染之下,张守翠就对庐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一天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但,转而又失去了。

    那天,她刚上初中,学校里来了一个剧团招生。张守翠心里想着自小脸上的疤痕,觉得肯定没希望,就没去。没想到,班主任找了她好几次,非要她去试试,张守翠只好被老师赶鸭子上架了。

    上了台,张守翠一点也不发怵,清了清嗓子,就开始唱起来。没想到一首歌唱完了,大家都鼓起掌来,特别是剧团的招生老师,更是激动:“好!好!真是一副好嗓子!天生唱庐剧的料。”

    得到老师的夸赞,张守翠也很高兴:自己的庐剧梦就要实现!

    万万没想到,听到消息的父母,怎么也不同意。他们认为一个女孩家,出去抛头露面,算是怎么回事。

    父母的话不能不听,就这样,张守翠和庐剧擦肩而过。之后,放不下庐剧的她,只好经常往姨娘家跑,听姨父唱庐剧过过心里的瘾。

    一眨眼,30年过去了,张守翠早已离开了肥西老家,来到了合肥,结婚生子,可这30年,张守翠心中对庐剧的热爱没有丝毫减少。

    2004年,张守翠参加了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老师在合肥市老年大学开办的庐剧班,终于推开了系统学习庐剧的大门,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齐心协力建剧团

    天生一副好嗓子,再经过努力学习,张守翠在庐剧班上,唱腔被调教得越来越好。

    随之而来的,是有人提议,我们组建一个庐剧团吧!

    组织庐剧团可不是个轻松的活,既要有好演员参加,又要有充足的活动经费。

    一起学庐剧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只要张守翠办剧团,肯定参加。

    清溪路社区居委会也找到张守翠,表示大力支持。

    在这么多人的努力下,2012年,俏夕阳庐剧团正式成立了,张守翠任团长。

    在成立之初张守翠还闹了一个笑话,到现在还没有改过来:剧团建立时,张守翠就想着要去申请演出证,琢磨着说出去也有底气些。可演出证申请下来,“俏夕阳庐剧团”却变成了“合肥俏夕阳庐剧艺术团有限公司”,这与他们成立剧团的初衷——给庐剧爱好者送去欢乐不符啊!

    由于换证时间未到,这个错误还在继续,不过团员们心里都明白,大家是为了什么在一起。

    自制道具也要唱

    组建乐团后,很多老人都闻风而来,有不少还是“老”演员。骆克美擅长演小生, 胡正芝擅长演花旦,他们是一对老搭档,二人小时候就在一起搭戏,现在参加剧团,也是一起来的,他们俩可是团里的顶梁柱。

    还有17岁就开始唱戏的朱来菊,可是家学渊博,叔叔、爸爸都是唱庐剧的,初三没上就登上舞台演小生。团里面岁数最大的就是75岁的阚家英,别看年纪大,半路出家,但演起戏来可不含糊,扮什么像什么,演出时哪个角色没人演,她都能顶上。

    这么多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演出应该没什么问题了,经费却出现了困难。

    戏曲跟其他艺术不一样,每场戏都需要不同的服装,还有铺桌子的布披、演出的幕布,都需要置办。

    张守翠率先自拿3万多元购买服装,还极力做丈夫的思想工作:“你权当我打麻将输的了,还不行么?”看到团长带头,其他团员也拿出了几千元。

    除了必要的服装,艺术团的其他服装大都自己制作。比如演出需要一把琵琶,他们就用纸盒画一个,再剪下来。

    74岁的左吉海在路上看见收破烂的三轮车里有一个衣帽架,正适合当“钹”的支架,就急忙叫住三轮车老板,花钱买了下来。

    就是靠大家的齐心协力,靠自制的道具,艺术团给戏迷们带去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

    登台表演遇扒台

    社区委对庐剧团很支持,特地在居委会辟了一间大会议室给他们练习。每个星期四、六、日下午的2点到5点,是剧团固定的练习时间,《秦香莲》、《休丁香》、《双锁柜》、《梁祝》,都是他们的拿手曲目。有时唱得兴致来了,大家还会留下来多练一会,当然,每次演出前,他们也会增加排练次数。

    正是这样刻苦的练习,庐剧团的表演受到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每到一个地方,都是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团员们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明天可来这地方演?后天呢?”

    有些中年的子女如果打听到艺术团过两天还会回来,就会提前把他们的父母接过来听戏。

    连节目主持人听后也说:“第一次,我没太听懂。第二次听,就觉得唱得还是怪得味的。”

    今年4月份,艺术团在西园新村表演了一场《秦香莲》上集,本来只准备演一天,没想到演出结束,就引来了观众的强烈不满,大家纷纷说道:“怎么可以只演上集,我们还要看下集。”“是不是没钱,没钱我们给。”有一位情绪激动的大爷甚至扒在舞台上,非不让撤台子。没办法,剧团只好答应第二天再继续演《秦香莲》下集。

    要把庐剧传下去

    老人们的庐剧不仅在合肥受欢迎,在外面也是顶呱呱的。2012年,张守翠带队共11人,去北京参加了第二届“盛世欢歌——全国中老年文艺汇演”,以庐剧《茶山新歌》获得一等奖,是安徽九支队伍中唯一获奖的。

    第二年,又在盛世欢歌组委会的邀请下去台湾参加比赛,同样摘得第一名的桂冠。即使是现在,还会收到一些活动组委会的邀请,参加比赛。

    对于这些荣誉,张守翠很满足:“我只是为了给老人找到快乐健康,跟一些爱好庐剧的老人在一起,大家共度幸福的晚年。”

#p#分页标题#e#

    话锋一转,张守翠还是念叨着庐剧:“庐剧,是我们安徽重要的传统地方戏剧之一,往深里讲,它是中国文化中少不了的基因,就像现在很多上海人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上海话一样,如果庐剧在合肥没有了继承发展的土壤,没有文化的支撑,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失传了,你不感到可惜吗?”

    其实张守翠的愿望也是整个庐剧团团员的愿望,这不,团员朱来菊已经把自己的弟媳妇给拉到团里学习庐剧了。

    现在庐剧团面临最大的困境,就是演出机会和戏迷们的渴望之间的强烈不平衡,无法把庐剧的影响给扩大,正因为这,庐剧团团员们的想法也慢慢地归于一个:希望多开些台口……

 


  •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其删除。